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上厕所都盯着!”游客怒斥旅游被关店里洗脑,最新通报
2025-03-02返回列表

近日,有江苏网友发布视频称,他和父亲跟团到云南旅游时,多次被带进购物店洗脑推销。3月1日,记者从当事人及相关涉事公司了解到,此事云南文旅部门正在调查,相关费用已退还。


3月1日,来自江苏盐城的当事人周先生向极目3·15栏目记者介绍,前段时间他和父亲参团到云南旅游,在西双版纳游玩期间频繁被导游带进购物店后关门推销洗脑,店内销售人员还夸大腰带、银碗等产品功效,体验非常不好。


据通报,在游客的6日行程中,涉事旅行社带团进了1个翡翠店、1个银器店、1个黄龙玉店、1个茶叶店及1个乳胶店,共5个购物店。游客发布的视频显示,在这些商店,一把银梳子2000元、一个银碗3万元;在普洱茶店,则被禁止拍照并遭店员“洗脑推销”,上厕所时被多人监视;在一家翡翠店和乳胶厂,更被限制自由长达3小时,导游怒斥“不买东西别听课”。


ef8ea5e8ed84cbc80df8c608ae5130be_503d269759ee3d6d17db5c05c96c172d4e4ade6d.jpeg


周先生称,这趟行程是他父亲通过一个公司报名的,一共花费3000多元,他未看到旅游合同。因他父亲已经70多岁,只有一份他和旅行社签订的老人人身安全相关的协议。28日,云南当地多个文旅部门已联系其了解情况,涉事旅行社已向他道歉。


2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发布情况通报称,目前,对游客反映的问题正在开展进一步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还通报了此事涉及的组团社、地接社和两家购物店。


5e7705d52fd73ae7514239cc92f40a32_9c16fdfaaf51f3de6d2bd9e47f1c881038297993.jpeg


1日下午,涉事组团社一名负责人介绍,公司已将报名费全部退还给周先生,并向周先生道了歉。


该负责人还称,导游属于云南的地接旅行社,不过组团旅行社制定合同时,已将相关的购物点以及停留时间在合同中写清楚,但合同是与周先生父亲报名的公司签的,或周先生不清楚此情况。目前,云南文旅部门已经联系旅行社调查相关情况,他们也在等调查结果。


多年来,云南屡屡重拳出击旅游乱象,为何导游、地接社以及玉器、茶叶店经营者依旧顶风作案?


强制购物确是旅游市场顽疾。不仅西双版纳,很多景区都曾上演强制购物的戏码。上个月,有游客在九寨沟旅游途中,同样遭遇强迫购物。据成都文旅广电局通报,导游存在胁迫游客购物、向游客兜售物品和擅自中止导游服务的违规行为。一起起旅游强制购物事件,既侵害消费者正当权益、拉低出行体验,也抹黑旅游目的地的口碑,同时损害文旅市场的消费潜力和消费信心。


云南景洪和四川成都文旅部门都在第一时间查处涉事旅行社和导游,显示打击强制购物的鲜明态度。发现一起理应严查一起,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强制购物的病根。“强制购物”背后,早已形成包括导游、旅行社、购物场所等在内的利益链,各个环节都要从游客身上分一杯羹。强制购物的主要病因就是低价团,不少导游和旅行社以“零团费”“无购物”揽客,打好的算盘就是通过强制购物“找补”利润。导游收入构成主要来源于绩效提成,心思必然不是带游客玩,而是要带游客买;对游客“洗脑”“科普”,软磨硬泡、步步引诱,或者“顺道”前往购物场所周边长时间停车“参观休息”,则是事先设计的套路;游客稍有“不从”,动辄破口辱骂,甚至大打出手,都是惯用的伎俩。


强制购物是旅游市场的毒瘤。低价游的盈利模式不改,强制购物就难以断根;唯有切除病灶,旅游市场才能良性发展。一方面,还应加大对低价团、强制购物等的监管处罚力度,对强迫交易、限制游客人身自由等行为,不能罚酒三杯了事;同时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游客投诉集中的导游、旅行社和购物商店加以集中整治;另一方面,要尽快破解旅游市场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严禁旅行社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招揽顾客,引导旅行社以高品质服务而不是拉人头在市场立足;同时不得将导游薪酬与购物提成捆绑。


强制游客购物,或能给导游、旅行社和店家带来效益,但产生的坏效应,远远大过导游和店家的一句“欢迎再来”。各地都在纷纷“卷”文旅,别再等着游客举报,才对涉事黑导游下手。没有强制购物等套路堵心,游客开心而来舒心而去,就是当地旅游形象的最好传播,就是当地旅游经济的最大“利润”。


综合自南方都市报、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晚报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